与此同时,其实无线充电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就是手机、穿戴设备等,那么电动汽车使用无线充电技术,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它的发展潜力如何?它是否将来能够取代有线充电呢?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电动方程式香港站比赛中,基于宝马i8、宝马i3打造的安全车、医疗车、引导车,就全部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进行充电,这项技术的主要提供方是美国Qualcomm(高通)公司(就是大家比较熟悉造手机CPU的那个公司)。
无线充电如何实现的?
就以Qualcomm的Halo无线充电技术说说,它是利用磁共振效应(发送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的接收端,由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实现的。
Halo无线充电技术原理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包括电源、发射面板、电能传输模块、接受面板、控制器等组成。当需要充电的时候,车辆停放在发射面板上方,传输接通以后,就可以进行充电了。
无线充电组成部分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无需精准对接,充电板与接收板之间允许有一点的位置误差。同时在倒车入充电位接合充电板时,手机上APP将有是否停好位置的提示,车停好之后将会自动开启充电模式,非常适合未来的自动驾驶车辆。
无线充电板
手机APP给予提示
目前Qualcomm Halo无线充电技术,其充电功率达到7.2kW,以宝马i8为例,充满电时间缩不到1个小时。未来,充电功率还可以继续扩大,达到22kW,为更大电池的纯电动车充电,比如特斯拉,大概不到5个小时。
汽车下面的无线充电板
Qualcomm的工程师表示,由于磁共振过程中能量的损失要低于电流在传统线缆中的损耗,因此Halo无线充电的效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0%以上,这个指标已经相当出色了。
无线充电是否安全?
一般来说,谈到什么无线传输,就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辐射方面的事情。Qualcomm表示Halo工作时的磁感应强度,也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辐射强度约为100μT(微泰斯拉),符合ICNIRP的相关标准。事实上,在进行手机通话时,磁感应强度可以达到220μT。
辐射符合标准
而在防患于未然方面,处于工作状态的充电板上有金属罐一类的异物,或是小动物、幼儿时,Halo将自动停止充电作业,避免危险。
Qualcomm的野心在哪?
通常情况下,相对于传统汽车,纯电动车的可到达范围较小,电动车司机患上“电量焦虑症”的可能性非常大。高效、快速的Qualcomm Halo充电技术可支持电动车配备较大容量电池,且实现“停车即充电”;此外,该技术的部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个充电站的资金、场地投入,这将使得充电站建设的更加密集。当然Qualcomm所展示的愿景更加让人振奋:Halo技术未来将 “嵌入”道路当中,“行驶即充电”。
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其实在我看来,这项技术,是一个很出色的技术,潜力远远大于有线充电。但是要想普及开来,并且实现Qualcomm的“行驶即充电”,也绝非易事。
未来真能“行驶即充电”吗
首先,从上面看,目前的充电时间,依然不乐观。说白了无论是有线充电还是无线充电,都是按照小时为单位进行计算的,这也是制约目前电动车发展的最大障碍,而Qualcomm Halo充电技术也并没有在充电速度上实现突破,最起码当下并没有,当然也受到电池本身性能的制约。
其次,无线充电设施的成本,要高出有线充电。而且,Qualcomm一般都是靠授权以及专利挣钱,说白了,如果采用这套方案,汽车主机厂也要向Qualcomm支付一比费用。甚至,未来如果采用这样的充电技术,或改变一部分原有的汽车框架,这些都是成本。
最后Qualcomm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其实需要做的非常多,首先就要和主机厂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至少要把无线充电普及到汽车上,燃火在车库、停车场等地方,开始布局自己的充电板。而道路铺设,是最难的,说实话我都很难想象。
但是无论如何,一项新兴技术的起步初期,一定是面临诸多困难,而且是难以想象的困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成熟。而无线充电技术,拜托了线缆对于车辆的束缚,让我们有了更多可以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