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依然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速开始放缓,五年内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1000万辆,达到17200万辆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2015年,全球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陡增至55万辆,中国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占到33.1万辆,不仅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中占到60%,而且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1.35%,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
业内外普遍认为,销量占比突破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拐点,其说明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并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特别是,燃油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却在高速增长,近两年的年增速都保持在300%以上。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为未来汽车向着智能网联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也引起资本市场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尤其是2015年以来投资者跨界进入的案例不胜枚举。“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从规模和技术上都取得较大的进步,汽车产业向电动轮的转型也为新进者跨界而来降低了门槛。
因此,《报告》认为,伴随着传统汽车制造商与外部投资者的大规模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必然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由新能源汽车大发展所引发的汽车业新一轮转型升级,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正日益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新潮流。
未来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竞争格局已形成
《报告》课题组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认为,未来汽车和互联网技术与理念相结合是大势所趋。“那些最终掌握了未来智能汽车核心技术、更好地洞察市场的真正需求、找到产业发展有效模式的企业,将是未来电动智能汽车的主力军。”
而一些之前与汽车产业并非太多联系的其他行业企业,很可能因为在动态中拥有了新型电动汽车产业中领先的关键要素,从利基市场做起,不断突破,最后实现赢者通吃。
《报告》认为,一个巨大、剧烈的产业变革时代,其实已经在汽车领域拉开了帷幕。并指出了未来参与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竞争的六种类型企业。
第一类是传统的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如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等。国有汽车制造商倾向于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获取车联网、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各司其职、取长补短。
第二类是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如日产、奔驰、宝马、丰田、通用汽车等。相对于国内企业更愿意发展纯电驱动的路线,国外厂商有各自的研发和量产计划,技术路线更加多样;在发展模式上,与国内企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高投入、扩产能的做法也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类是民营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如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如比亚迪涉足汽车电动化相对较早,拥有丰富的量产车型,在全球的产销量、运营规模和产品覆盖范围上来说,表现也较为突出。
第四类是汽车业内人士新创的汽车公司。随着电动汽车逐渐由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移,一些汽车从业人员都加入了创业浪潮中,形成“圈内人创业,圈外人财务投资”的合作模式。目前此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有望于2016年取得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第五类是从互联网跨界而来的企业,如特斯拉、乐视、蔚来等。吸引大量汽车从业人员广泛参与整车的设计与制造,形成“圈外人创业,圈内人打工”的合作模式。如特斯拉从高端跑车做起,2015年全球销量已突破5万辆。
第六类是Google、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Uber等高科技公司。这类企业致力于掌握核心部件、车联网技术或者智能化解决方案,倾向于和传统汽车企业合作。
《报告》指出,上述六类企业背景、实力、发展模式等迥然不同的企业将在智能电能车领域展开角逐,并对汽车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汽车业的洗牌已经不可避免。融合了新技术、新投资者和新发展模式的汽车业,必然以崭新面貌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政府应与时俱进推动行业发展
对于车企和政府应如何应对和推动变革中的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也给出相关建议。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报告》建议其应高度重视汽车产业新业态。具体而言,一是要重视汽车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汽车企业不仅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便利的交通工具,还要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出行服务,包含驾乘、充电、运营、维保等服务场景;二是要选择优秀的零部件供应商发挥协同效应。如果主机厂仍然习惯占压供应商资金、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最终会重蹈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空心化的被动局面。
对于行业新进者来说,《报告》则建议其应面向市场深耕细作。一是要深耕整车制造,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二是要将资金和人才用到实处;三是要正确对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红利。即企业不能为了获得财政补贴而盲目上马、急于量产,应注重技术投入和产品开发,要致力于打造市场欢迎度高、不依赖于补贴的汽车产品,满足用户的各种真实需求。
对于政府而言,《报告》则建议,政府要与时俱进推动行业发展。应适时调整针对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发展相关的政策,加快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的转变。此外,政府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部门之间的配合,紧跟技术快速迭代和业态创新的趋势,提高监管水平,推进行业监管改革,提升我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变革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