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摩拳擦掌等待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非汽车企业并非只有上述两家。“目前已经有几十家非汽车企业在申请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工信部正组织有关专家做评审工作。”11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这是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准入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国家部委首次披露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放开的进展。显然,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大批鲶鱼涌入的时刻很快就要来了。
逐步放开
非生产汽车的企业能不能生产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业从无到有的十余年来,这一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而在近一年来,这一答案出现了松动。从新能源汽车企业申请注册必须具备整车生产资质,到酝酿降低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再到允许非汽车生产企业注册,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准入政策历经重大变革。
今年3月,发改委正式就《准入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表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放开从坊间传闻到落在了纸上。
“一直以来履行的电动车基本准入条件就是要有汽车生产资质。但现在来看,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符合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达到相关汽车生产准入条件,也将可以逐步地成为汽车生产企业。”11月5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坦言,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正经历一个破局的过程。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万辆的目标,在目前完成率不过三分之一的现状落差之下,非汽车生产企业等新鲜血液的进入有望搅活池水。
《准入政策》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的第8个月,工信部披露了非汽车生产企业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最新进展。在通过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后,将有第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得到电动车生产资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上市公司中,包括整车及相关产业链在内的公司已达到68家;而2010年到2014年的5年来,上述涉及新能源项目的公司在二级市场融资已高达近400亿元。显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放开也意味着又将有大批量鲶鱼涌入,届时新能源汽车市场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更将急剧扩大。
生死时速
守候在新能源汽车“龙门”之外的非汽车企业中,包括了诸多互联网企业以及新兴创业项目。
2014年12月9日,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宣布正式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潜行一年的SEE计划复制乐视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而在今年10月27日,乐视发布会进一步宣布乐视首款超级汽车在美国研发中心实验完成,首轮样车试制已结束。
除蔚来汽车、车和家等新兴创业项目瞄准新能源造车领域外,小米、阿里巴巴、华为等互联网、高新技术公司也纷纷与传统汽车生产商合作,曲线切入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时风等有造车和研发基础,但生产资质匮乏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同样虎视眈眈。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门槛放开之时,意味着它们也有机会摆脱只能生产低速电动车的命运。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表态:“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整车生产领域,门是打开的,但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即这个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做了长期的准备、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开发团队。这是为了防止一窝蜂进入而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这意味着,即便理论上非汽车生产企业可以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仍需满足诸多条件。
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准入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电动车投资主体“需要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等不少严苛要求。
热血蓝图
显然,完成上述条件已并不轻松,而在成功获得资质,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后,对于新进入企业来说,仍需一笔庞大的资金才能盘活整个链条。
李想算了一笔账,无论从零开始建厂,还是大规模改造代工厂,都需要一大笔资金。
“特斯拉花了几千万美元买了丰田在加州现成的厂房,但后期各种设备的投入,已经几十倍于当年购厂的资金。”李想坦言。
在李想看来,如果正向研发一款年销量10万辆以上的电动车,并且打造一个售前和售后的服务体系,以及满足三年的研发、测试、试制、生产,建造或者改造高质量的生产线的前提之下,这一投资至少需2亿-3亿美元。
按照蔚来汽车与车和家的规划,从零开始组建团队、生产线等前期投入,到第一款量产车销售一年的约四年时间中,车和家总计大概需要2亿美元的投入,蔚来汽车则需要10亿美元的投入。
之所以让蔚来汽车们热血沸腾的,还是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的市场空间。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已经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2.4万辆。在这其中,仅2013年一年生产的1.7万辆,就已与之前的四年产量总和相当;2014年8.4万辆的生产量,更同比增长高达4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8.71万辆,同比增长倍数亦与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生产量趋平。在苗圩看来,“汽车业产销连续下滑,而新能源汽车却热度不减,汽车业结构调整已成大方向。”
新能源车市场扩局的另一边,汽车业退出机制也在进一步落实。“目前已经确定有14家企业将在近期停止生产资质,退出市场。”苗圩透露,在此前进入首批“退市”名单中的48家企业,有12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后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还有另外22家企业正在进行复核性考核。
一面放开、一边紧缩,汽车业正给新兴市场留出更多的空间。“没人能知道接下来的十年会发生什么。时间或许是创业者最好的朋友。”李想的话同样适用于更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等待者们。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