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来自北京市的消息,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京六”标准要来了——北京市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油品标准(京六标准)相关草案已基本制定完毕,力争在2017年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是用来缓解大城市机动车污染问题,也预示着技术力量薄弱的车企、价格便宜的品牌将逐步退出北京市场,这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是个超级大利好。
无独有偶的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与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月初联合下发《关于2015年度待配置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有关事宜的通知》,新政进一步降低了单位申请电动小汽车指标的门槛。
车透君认为,北京和深圳作为中国普及电动车的样本城市,因此这些接踵而至的利好很是具有趋势性的风向标意义。
接下来看一组有关北京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干货数据。
截至目前,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2.15万辆,其中小客车占80%;截至8月底,累计建成充电桩10100个,其中,专用充电桩3700个;公共充电桩超过2700个;自用充电桩3800个,涉及小区1979个。
个人纯电动小客车指标配置开启摇号时代的2014年至今,共进行10期电动小客车配置,个人有效指标申请数8736个,中签率38%;纯电动小客车上牌数量稳步上台阶,2014年1月份上牌量是43辆,现在达到1600辆左右。
对于电动汽车决策方的政府是怎么想的?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长许心超18日在第五届杭州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上的表态很具代表性。
许心超表示,“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化如何拉动?需要政府的力量,也就是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合力在发挥作用。这之间有一种协同,如果政策一直拉,如果市场推不起来,政策投入越多,成本越高。所以政策的火候,力度和边际效应很重要,不是一次性的把所有政策堆在那里,一定要讲究时机,政策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充电桩建设方面,现在国家电网占70%,社会力量开始介入,民营资本的建桩的速度比想象的快的多。”许心超称。例如,得到乐视战略投资的电桩公司9月起已经在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成都、重庆、郑州推出了免费申领充电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