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来,是什么,要到哪里去?”想把握一个行业抑或企业的脉络,就必须回答经典的德鲁克三问。笔者曾经在《从春秋到战国——电动车黄金十年》一文中对电动车行业的前世今生做了梳理和分析。
在剥茧抽丝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电动车黄金十年的灵魂和主线:产品创新当然是一条主线,但这种创新基本受制于上游,且长期难以走出同质化的泥潭;另外一条主线是营销。
深究起来,两条主线都有些名不副实,营销的本质就是,不仅仅是致力于交易,而是更注重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
症状之一:深度分销已不再奏效
反观电动车行业,在营销上美其名曰是4P,但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之下,电动车企业的运营活动就是围绕“广告+渠道”展开的,笔者称之为“AD+1P”(广告+渠道)战略。实际上,电动车行业在黄金十年中,就是一部渠道运作的历史。最具本土特色的深度分销理论成为各家企业的理论武器,我们所熟悉的“渠道为王”“精耕细作”和“决胜终端”在电动车行业无所不用其极。
或多或少,中国电动车领军企业都是运用深度分销理论的践行者。但价格战这种做法目前却遇到了瓶颈,价格战固然可以提升一时的销量,但其负面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价格战使得产销职能分离,产销利差不断缩小,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不断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成为现金流依赖性企业,甚至一些规模排名前十的企业也利润微薄,靠固定资产和现金流去银行承兑,去投资“两市”(房市和股市)。这种投机的方式,实际上使得电动车行业在“出血”,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新常态之下,深度分销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深度分销的方式使经销商注重返利,厂家注重出货,产销的分离,使得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这不利于厂商一体化,去实现供求一体化平衡。
症状之二:如何摆脱C2C之痛
与深度分销的困惑相比,产品是困扰行业的另外一个难题。在电动车行业,有一个特有的C2C现象(Copy To Copy)。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小企业,甚至领军企业之间也难以杜绝:一个新模具开发出来后,所有品牌蜂拥仿造,这使得不同品牌的产品,去掉Logo几乎没有差别。如果电动车市场一直持续这种模式,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引起的是价格战。然而价格战这种策略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于电动车整个产业链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新日电动车总裁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陈开亚认为,电动车企业要制造出具有自己格调的产品,行业才会走向良性发展。他说:“过去,电动车一直被视为是草根人群的代步工具,但在现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必须从功能型组合产品走向格调组合发展新时代。”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格调的产品,使得行业形成百花齐放之势呢?
显然,仅仅靠外观创新还是死路一条,必须有运用当代最新科技的产品迭代体系。
“互联网+”和工业4.0:电动车路在何方?
2013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针对工业4.0,中国既没有照搬,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以开放、包容来面对,并推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近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制造2025”实质上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而工业4.0的制高点在于工业互联网。
我们需要怎样的工业4.0?
作为典型的工业品,电动车行业如何借助工业4.0的契机,实现飞跃式发展?
中国不具备德国那样深厚的工业基础和百年积淀,但在“互联网+”上却与世界同步。于是,通过“互联网+”倒逼产业升级,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做法。产品的智能化→连接消费者、产品(建立社区)→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提升供应链对个性化需求的敏捷度,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中国版工业4.0路径。
智能和连接成为电动车产业升级的风口。所谓连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机器之间的连接。
2013年,新日正式开始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策略,并促使我国的电动车行业迎来颠覆性的变革。2014年9月,工信部苗圩部长在新日电动车视察时,在听取赵学忠总裁介绍公司开发的国内第一款全数字联网技术电动车后十分高兴,当他了解到新日的全数字化车联网电动车在推出市场、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两年内将销售近100万辆后,称赞“非常好”,称新日这是创新的互联网思维。
来源:销售与市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