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电动三轮车网

专家:四举措破解电动汽车发展瓶颈

  2014-05-27 阅读:239

对于电动汽车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局,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对我国能源利用和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从加强规划落实、打破地方壁垒、降低准入门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破解发展瓶颈。

 

其一,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兼具可操作性和约束力的长期规划。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主任郭焱介绍称,从国外经验看,需要配套“子规划”去 支撑国家整体规划,将目标层层落实到地方政府和企业,预设时间节点去监测规划落实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反过来调整规划。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进华建议,为落实产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国家层面要建立一个组织体系,协调推进各项战略,并坚持动态调整、持续完善,避免规划落空。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任浩宁呼吁,“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要改变以往政府出台行政指令的模式,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迈进,要多听取行 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意见。在目标设定上,虽然我们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一定要从国内现有技术能力和市场基础出发,而不是盲目追赶。目标制定过 高,反而会失去引导作用。”

 

其二,打破地方利益壁垒,“全国一盘棋”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业内呼吁,既要避免因打造各地示范项目而诱发地方保护行为,同时也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打破利益壁垒。

 

东风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减少推动各地都搞电动汽车示范区的行政指令。因为很多地方的汽车工业没有基础,仓促引进大量项目,质量都不高,零部件供应商良莠不齐,还有企业借此圈地、圈政策,反而加剧了地方保护行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说,发展电动汽车有助于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要举全国之力推动发展。建议取消地方政府对外地车企的销售及补贴的限制;在对汽车增量指标限制的城市,应对电动汽车予以放宽;给予电动汽车一定程度的路桥费优惠等。

 

其三,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针对“汽车生产目录”之外的微型电动汽车,多位专家建议,要改变以往“禁”、“堵”的管理思路,合理引导、规范发展,使其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有益补充。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位人士认为,发展微型电动汽车可以带动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满足我国广大农村、乡镇及城乡结合部等交通不发达地区的用车需求,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长期关注微型电动汽车,他指出,从欧美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看,分类管理是发展微型电动汽车的理念和方法。建议国家设立行业准入标准,建立分类管理的试验区,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其四,企业须注重技术细节,脚踏实地提升研发能力。专家表示,国内车企与外资品牌的差距,既有核心技术层面,也有一些基础环节。只有脚踏实地搞研发,重视每一个技术细节,才能逐步缩小这种差距。总抱有“弯道超车”的想法,结果必然是要“走弯路”。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说,即使在自动变速器等技术上落后,我们也不能放弃,必须抓紧追赶。毕竟在现阶段,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寿命短、能源补给便利性差、更换费用高等问题,在国外同样普遍存在,我们还没有丧失发展机遇期。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颜伏武说,我们也可以在实验室做出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但与国外相比,差的就是大量生产的工艺和对质量的控制,哪怕一个很小的螺丝钉,都要有详细的技术和检验标准。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电动三轮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