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产业早期的一路狂奔,大部分电动车企业实现了野蛮增长。
过快的发展,使它们远未完成从“大”到“强”的本质提升,大批企业在大浪淘沙的商业洪流中相继败北。
时至今日,行业竞争格局初定。但惨烈的市场竞争,也预示着并购、整合将是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关键词,而这种扩张模式也像极了当年蒋介石挥师北上,统一中国时好大喜功的“收编”,虽一时功成,却难以做到步调一致,共抗外敌。
文化冲动
20世纪90年代,起步于“拼装”的电动车企业,开始了市场的征程。此时的电动车企业如千鹤、大陆鸽、绿源、雅迪等,运营重点除了产品就是销售。从1998年市场电动车保有量仅有5万辆左右就可以看出端倪,这时的电动车企业刚刚起步,生存极为艰难,如何将产品卖出去是绞尽脑汁、抓破脑袋要干的事情。
这时候,各企业领军人的个人魅力取代了文化的功能,成为主导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显然,在电动车行业起步初期,基本上靠自觉管理,凭共识、激情和对未来的向往而走到一起,“自觉”代替了制度监督。尽管众电动车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但这丝毫不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此时,重要的是创始人的自我修炼,以自身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员工,在企业里建立起以言传身教为主的自发性的创业文化,而此阶段正是电动车企业野蛮生长期。蛰伏市场多年的千鹤、大陆鸽、绿源、新日等已然大步流星向前冲,而在电动车行业开始蒸蒸日上,愈加庞大时,中国大众的生活习惯也正在被电动车改变。但在此过程中,市场却越来越混乱,如在2005年,有2000多家电动车企业混战市场,低价是唯一的市场竞争手段。低价于终端的风靡,虽然阻止了品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却也加快了行业洗牌的步伐。2007年,已有近一半的企业不堪重负,退出市场。尽管如此,2008年,行业集中度依然不高,除了十几家品牌企业之外,多数电动车企业面临的依然是生存问题,甚至一些品牌企业由于故步自封也已风雨飘摇。此时,行业仿冒之风愈演愈烈,产品同质化现象前所未有的严重。
显然,创新成了救命稻草。当时的品牌企业无不祭出创新利器,如绿源的BTM电池、程序电机、紧急熄火开关;澳柯玛(600336,股吧)的“电管家”;新日的“双动力电机”等无不俘获了市场消费者的芳心……不过,除了第一集团军外,真正做到向创新要效益的电动车企业寥寥无几。对于一些“浑水摸鱼”的电动车企业而言,习惯了仿冒,即使简单的卖点创新都很难做到。此路不通,它们开始调转方向,剑指企业文化。几乎一夜之间,在众多电动车企业的厂房,一些宣传口号不仅处在最显眼处,而且几乎无处不在,加上各种会议的反复强调,盛况空前的“文化”潮背后,折射出部分电动车企业对企业文化存在的误解和误用。它们要么任意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要么根本不重视企业的文化。还有人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理解为梳理形象和举办活动,肤浅地塑造表面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冲动潮起的背后,有的是急功近利,一步登天的幻想;有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没有清晰概念时,少数几家电动车企业如绿源、雅迪、新日则成功树立了各自的企业文化,并从中受益,不仅品牌声名鹊起,而且市场和销量都得以快速发展。汤姆?彼得斯说过:“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没错,企业文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精髓。基于此,也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电动车企业走过了盲目和冲动的文化建设之路后,逐步回归到理性的文化建设上来。看看漫天飞舞的企业内刊,看看热热闹闹的企业文化建设评选,就可以感觉到企业文化在电动车行业和企业中的流行程度。
而这,带给电动车企业的,则是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综合实力的比拼,品牌集中度日趋提高。
文化落地
2005年,绿源领军行业发展;2006年,新日实现跨越式发展;2009年,爱玛弯道超车……电动车行业格局风云变幻的同时,由绿源、新日、爱玛、雅迪等四家企业领航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竞争格局已逐渐清晰。“四大家族”除在产品、渠道、品牌等方面领先行业其他品牌外,其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强大的团队执行力背后,隐藏的是企业文化这个内驱力,也是其外部驱动的核心因素。
企业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内的凝聚力塑造,也是全体员工的信念所在,而且它可以促使员工朝同一个目标前进,而背后则是共同价值观的打造,也就是文化“落地”。常青于电动车行业的绿源,其管理和企业文化在行业内有口皆碑。从第一届导购PK大赛到员工首届黄埔特训,绿源的团队执行力打造已然起步;紧随而来的是2007年7月的10周年主题游园活动,员工家属、好友等共同走进绿源,将一个冷冰冰的工厂变成了员工的快乐家园;2008年的“迎新春元旦晚会”和2010年6月的“端舞绿音”晚会以及2010年11月在绿源集团广场举办的“欢乐游园,赢在绿源”大型游园活动,皆要求员工全员参与。之后,不管是校招大学生,还是15周年庆,亦或是合作商大会,从员工培训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到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都越来越大,梦想、未来、愿景、使命等成为每一次会议的关键词,这不仅给员工和合作商期待更好的未来,也让绿源充满了向上的正能量。一系列的文化落地活动,有力地推动绿源责任(仁者胜)、团结(合者胜)、力量(强者胜)、竞争(勇者胜)的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深入人心,不仅使员工步伐一致,而且使其能够始终引领电动车行业发展的技术潮流。“绿源构建了和谐团结的企业文化,绿源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分成三句话,做人:天道酬勤,商道酬诚;做事:追求真理,学无止尽;做团队:志同道合,永不放弃。”董事长倪捷如是总结。
而号称“全球电动车领导者”的雅迪,则一直坚持在企业内部推行慈孝基金、贫困员工扶助基金以及爱心基金三项公益基金,让员工感受到身在雅迪工作的幸福及安全感。员工生日,慈孝基金会为当月生日的员工的父母发送一张慈孝卡,表示雅迪对员工父母培养出了这么优秀员工的感谢。雅迪贫困员工扶助基金多年来给予贫困员工的关爱让贫困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雅迪员工遭遇不幸的时候,爱心基金会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员工走出困境。作为后起之秀,爱玛倡导以“爱”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其品牌口号“爱就马上行动”包含两大关键词,即爱与行动。爱,爱字拆开,可分为“手”、“冖”、“心”、“友”,喻为爱玛人用勤劳的双手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用真心去关爱家庭,关爱朋友;行动,强调执行,强调爱玛人快速反应、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另一个行业功勋企业新日,其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行业竞争观:做电动车行业领军品牌,未来远景:绿色交通领航者;终极价值观:阳光、大爱。
“四大家族”借力文化“落地”,不仅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组织的变革,而且构筑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了强大的综合实力。
公益文化
海尔,崇尚创新;微软,激情文化;三星,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品牌力推动可谓居功至伟,也让消费者朗朗上口并深入其中。如今,“草根”起步的电动车企业,企业文化前边已经悄然贴上了“公益”的标签。虽然创造利润和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但社会形象同样重要。绿源、雅迪、新日等都把积极参加社会公益纳入企业文化中,企业与员工同心同力,既增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培养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公民”形象。
2007年,“帮扶弱势,亲情绿源”的公益活动拉开了绿源的公益之路;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人民币100万元;2010年,捐助云南灾区;2011年,“关爱孤儿成长基金”第三次发放;2012年8月,“绿源关爱孤儿成长基金”发放仪式顺利举行……从支援灾区到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孤儿,再到梦想基金的成立,绿源一直低调在为社会承担责任。“绿源一直强调自身是一个有共同价值观的经济组织,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大家庭,是一所共同学习进步的学校。”倪捷强调。
绿源“活力全开”的背后是公益活动的全面展开。在2013年终端活动中,绿源选取与各区域强势媒体合作,借助他们的平台,融入绿源的公益梦想。如2013年4月,绿源联合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民生新闻节目《小强热线》举行大型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发放慰问金,同时借助“小强”向社会大众传递更多爱、更多奉献、更多正能量。随后,5月在浙江湖州、6月在湖北武汉,此项公益活动相继展开。除此之外,绿源在云南昆明推出“超级圆梦小区”公益活动等。总之,公益事业让绿源的公益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向社会传递了爱的力量,而且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其品牌美誉度悄然建立。
雅迪的公益活动同样多样化,如赞助希望工程、投资兴办希望小学、赞助全国十运会,免费为贫困学生捐助电动车,捐助地震灾区等。2010年,雅迪“环保卫士”助力“低碳世博”,为绿色、环保事业贡献力量;2012年,雅迪联合山东齐鲁频道《小溪齐鲁行》栏目,河北农民频道《非常帮助》栏目,对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进行持续关爱和捐助;2013年,雅迪冠名《中国梦想秀》并成立梦想基金……雅迪以持续的公益营销之路塑造品牌,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新日看来,社会大环境是企业生存的根基,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责无旁贷。早在2008年2月,新日就向无锡市锡山区慈善基金会捐献1200万元;同年5月,新日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签约参与“中国红行动”,成为“中国红爱心企业联盟”成员并捐款100万元;新日中国红赈灾特遣队奔赴重灾区四川德阳什邡县,赠送价值107万元的急救药品及帐篷等赈灾物资……
公益所带来的力量大得惊人,企业从内到外的文化传递,不仅使员工万众一心、步伐一致,消费者口口相传,更进一步提升了经销商的运营能力和忠诚度,形成良好的信心传递功效,而且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可谓一举多得。“一定要做有文化的企业”,这是爱玛总裁段华几年前就喊出的口号。
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同样也会对产品负责,企业“人品”决定产品品质的观念已经深入消费者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