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30亿元”、“年产15万辆”、“电动车”……1月6日,一则有关“驻马店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的消息引起业界关注。
然而,随着记者调查的逐步深入,对于驻马店市如此浩大的新能源项目,业界多不看好。面对如此巨大的不足,驻马店是以何资本“豪赌”新能源的呢?作为投资人,豪“掷”数10亿元为实现“年产15万辆电动汽车”目标,这样的勇气是来自于哪里呢?
驻马店“家底”
进入2012年,新能源汽车有两次比较引人瞩目的事件:一是第一电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新能源大巴示范运营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全国25个试点城市仅完成新能源车推广目标的38%左右。另一个就是非试点城市驻马店市公布的“总投资30亿元、年生产能力15万辆的驻马店绿色动力科技园电动汽车项目”。
二者“一退一进”不免让人疑问,驻马店和试点城市相比,有何独家秘籍。
据了解,驻马店市既不属于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也未受交通压力影响,甚至连基本的新能源汽车相配套的产业链都没有。
尽管业内人士存有质疑,但是对于驻马店市来说,是一件难得的“荣誉”。
“这是我们市2012年第一个大的招商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当记者致电驻马店市政府办公室时,其工作人员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激动,“这个项目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你们媒体一定要好好报道一下啊!”
记者发现,在项目的签字仪式上,河南省科技厅常务副厅长李中哲、工信厅副厅长陈党义、驻马店市市委书记马正跃等政府高层应邀出席,足见其重视。
受到众多高级政府官员的关注,驻马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绩是否一样受人关注呢?
台湾立凯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杨智伟对记者表示,河南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大省,但是多集中于郑州、安阳、新乡等交通、经济较发达区域。
“多年来,驻马店在整个河南的经济排名基本都是后三名,基础设施较弱,对企业进驻难以构成吸引力,”河南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企业负责人坦陈,“最关键的还是配套产业薄弱。”
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驻马店境内唯一与整车相关的企业是2009年入驻的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据其官方网站显示,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半挂车、全挂车、自卸车、厢式车和汽车零部件、铸造件制造。
本报记者曾于2011年底对南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除获得国家的政策、补贴支持外,南通基本没有完善的市场及产业链做配套。而通过对驻马店的调查发现,其现实状况近似于南通,同样存在严重的“基本功”短板,并且还不是国家25个试点城市。然而,与南通不同的是,该新能源汽车项目由广东银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银泰)投资兴建,生产车型主要是轻型电动汽车、城市观光中巴、电动环卫车、电动汽车。
造车是否当真?
据驻马店政府网页显示,此次新能源汽车项目除了要实现“年产整车15万辆、配套零部件及设备22万套,实现产值100亿元,缴纳税金6亿元”目标外,还在于“做大做强(驻马店)装备制造产业、完善新型工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摘自驻马店市长刘国庆当日致辞)。
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几近“空白”的现状,驻马店招商的动力又是什么呢?
“从市政府到区、县级政府,甚至各系统部门负责人都有招商引资的任务,”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汽车商报表示,“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对各部门有月、季、半年的定期督查和考评,完不成任务对每个人的奖金都有影响。”
“若是完成或超额完成则会有不同比例的资金方面奖励。” 上述人士强调。
当记者提及近年来奖金获得情况时,该人士笑称:“哪有那么容易啊,不被扣就不错了。目前各个城市对于招商引资都很重视,政策、税收、服务方面都给了很大程度的优惠,很难有什么特别之处。与其他地级市相比,驻马店最值得提及的唯有土地了,我们这边土地多得是。”
“批复大量土地不失为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但是企业投资更多的还是产品在当地是否有消费市场及相配套产业集群与基础设施。”某业内人士指出,“像驻马店这样的城市,难言‘亮点’。”
其实,记者早在去年调查南通电动车项目时就发现,已经被圈进来的企业也各怀心思。其中很多作为南通重点项目引进的企业也仅仅将政府提供的优质土地及厂房作为其组装环节,零部件的核心生产线还是在原企业所在地。面对在驻马店同样发生的“圈地运动”,甚至在缺乏国家政策及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这样的招商引资效果几何,令人深思。
“截至目前,代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至今未出,足以说明国家对新能源发展态度变得冷静,”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同时国家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试点工作督导检查组对示范城市的阶段性调研,就是避免各地方政府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