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十届华创会在武汉召开,来自日本、英国、荷兰的50多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应邀出席“华创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共同探讨这一战略新兴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能量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武汉较早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研究。东风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事业平台总监黄兆勤介绍,该公司已有200多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运营,20多辆纯电动车交付使用。但他同时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受到续航能力、电池寿命、充电时间、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制约。武汉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武汉市正在积极组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及产业战略联盟,加快充电站等配套建设,建设示范样板区。预计到2012年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可实现年产2万辆。
武汉作为国家863电动汽车成果产业化基地,具有电动汽车科研、产品制造、维修保养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并举,电动汽车产业体系健全。2003年以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产业化及示范运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政府助力
在示范运营方面,武汉率先以商业化模式推动电动汽车的应用,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承担了多个国家电动汽车示范营运重大专项课题,成为全国首个跨地区的示范营运公司,并形成了基础设施及运营维护、线路规划、政策体系保障、产品改善、人员培训、技术服务保障、数据采集及电动汽车社会宣传普及的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为推动武汉电动汽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进展。3个中心(即电动汽车检测中心、电动汽车培训中心和电动汽车城市道路工况试验中心)、4个混合动力公交车停保场和6个纯电动车充电区域的选点和规划工作全面完成,其中电动汽车检测中心和电动汽车培训中心已于8月底动工,年底建成。大型充电设备的选型方案已确定,样板充电区域建设方案已获得国家电网湖北公司的认可。今年3月初,国家电网湖北公司与武汉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武汉建设3座充电站和150个充电桩,其中1个充电站已于4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 10月建成交付使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武汉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武汉市还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长短结合,优势优先发展模式;以人才为根本,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自主品牌;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整车开发为主线,加强产业配套,形成基本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重点,着力产业园建设和市场营销,实现规模效益同步发展;完善相关政策,做好应用推广,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产业联盟,形成全行业、各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创新武汉”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典范,成为武汉经济新亮点的发展思路。提出到2020年,武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到60万辆(包括天然气、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车以及在环卫、城建、邮政、旅游等特种用途用车),销售完成50万辆,产值实现800亿元,力争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产值达到全市汽车产业产能、产值40%的奋斗目标。基于上述发展目标,武汉市将首先重点培育8~10家天然气、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以主导企业为核心的多个产业联盟,推动配套企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此外,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轿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在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并取得8~10项专有核心技术;跟踪国内外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形成技术储备。
建立武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样板区也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要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分批建立适应不同动力需求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源供应站,做好天然气、充电电力(充电电池组)等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公用交通和公务、私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源需求。同时要制定符合实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和分项实施方案,产业园建设规划,建立稳定高效的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政策法规体系、科学合理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税费制度、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为“创新武汉”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典范,成为武汉经济新亮点的发展思路
截止到今年7月底,武汉运营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数达到594辆,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200辆,混合动力轿车50辆,用于城市清扫、清洗的纯电动车76辆,用于城市观光纯电动小车268辆。混合动力公交车线路为12条。累计运行3151.24万公里,载客5469.91万人次, CO2减排5866.86吨,节油217.31万升。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运行1066.08万公里,载客2354.03万人次, CO2减排1403.76吨,节油51.98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