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市近年来立足长吉一体化重新定位城市发展思路,积极转变经济发展理念,着眼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产业、新能源及新材料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并开始逐步打破纯“数字经济”的樊篱,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新一轮历史性巨变。
新定位“双核”经济圈谋划长吉一体化
一头连着一汽,一头连着吉化,吉林市航盛宏宇电子有限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给一汽大众配套生产汽车音响、内饰等零部件和元器件,而所有化工原料都来自吉化公司。总经理冯旭说:“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这种原材料,降低了物流成本,我们可以从吉化、从本市拿到原材料,比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幅度降低。”
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总人口752万。素有“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绿色食品城”等美誉,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目前,长春已连续近20年保持了G D P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2009年,虽然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长春的经济总量依然实现了15%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四项主要指标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都位居榜首。目前,在长春注册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50家,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000家。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认为,推动长吉图的开发开放,决不能仅仅理解为打开对外开放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这个先行先试的平台,通过改革创新,把区域经济发展起来。
据了解,长吉图战略104项任务,涉及长春的有46项。长春市认为:第一,全省发展要靠中部。吉林省东部山区,中部平原,西部草原,中部是经济最活跃,交通最发达,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地区。中部率先发展,就可以形成中部崛起、两翼跟进的格局;第二,中部发展靠长吉。同长吉各自独立发展相比,长吉一体化形成统一的经济体,集聚能力更强,辐射半径更广,带动作用更大,四平、辽源、松原以及农安、舒兰等20多个中小城市,都可以围绕长吉确立各自的产业分工,形成共荣共生、水乳交融的城市群;第三,长春发展靠腹地支撑。长春总量不大、实力不强,在吉林算大个的,但在副省级城市中倒数第三,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周边腹地支撑。中部城市群发展起来以后,对长春总量的增加、结构的调整将发挥重大作用。
目前,规划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总建设面积448平方公里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已经启动,起步区基础设施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正在积极筹划和推进东北亚国际商务区、东北亚总部基地、长春内陆港区、空港服务城等项目建设,努力把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成为长吉一体化的经济发展隆起带,形成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工业总产值达万亿元,人口近200万的多功能、外向型、现代化新城区。
到2020年,长吉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基本形成规划、产业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在金融、旅游、电信等领域部分实现同城化;长吉区域城镇体系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基本完备,长吉走廊地带农业人口50%以上将实现就近转移。
新转变:增量带存量“调活”经济结构
2009年10月,总投资129亿元的兵装集团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将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整机装备制造基地、新一代光 伏 发 电 核 心 设 备 及 太 阳 能 光 伏 组 件 生 产 基地、风电配套的输变电及新一代智能电网电力设备生产基地。
增量带存量,长春近年来注重抓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推动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据了解,2008年、2009年长春滚动推进1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突破3000亿元,项目投向包括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等五大类。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长春把个体经营者营业税起征点从原来的月营业额2000元调整为城区5000元、外县3000元,让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培育民营骨干企业,每年新创办民营企业4000户以上。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民营企业达到5万余户,比2006年增加了1.2万户。
坚持“二三并举”,长春开始注重城市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以来重点扶持金融、物流、信息等服务领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居三大产业之首。一批重量级企业相继入驻长春,一批投资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的商务综合体、区域性批发市场开工建设,域外金融机构竞相涌入。2009年,4家投资超10亿元的商务综合体开工建设,7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顺利实施,一个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知合国际动漫产业园、御龙温泉等60多个文化旅游项目投产,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1%,占G D P比重提高近一个百分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实现了从汽车产业一业独大到目前的多元支撑。”长春市副市长隋忠诚说,过去的长春,汽车产业一业独大,占工业总产值70%左右,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尤其在金融危机中表现更加明显。为此,长春近几年推进了一批投资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优势产业扩能项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抓好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多元产业支撑。据他介绍,目前长春市除汽车外,农产品加工业和轨道客车已发展为另外两个支柱产业,正着力打造三个世界级产业基地。此外,还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光电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元支撑的新格局。
长春人认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春市得益于自主创新取得累累硕果,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长春通过技术创新,在玉米地上培育出一个全新的产业。长春大成集团董事长徐周闻说,100万吨化工醇项目,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化工醇,可以替代800万吨石油,新增产值可达300亿元,是典型的节能减排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他说:“赖氨酸新菌种的培育,吨成本下降20%,技术创新使我们成为全球唯一能生产70%含量赖氨酸的企业,全世界最大的赖氨酸供应商,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40%。”
长春还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一汽集团不断加快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以高端产品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占领市场。一汽集团副总经理许宪平介绍说,中国第一个IT化发动机智能专家系统研发成功,汽油直喷技术可实现节油15%-20%,在D CT变速器、主动安全技术、强油电混合技术等方面也都有了成熟的技术储备。据他介绍,2009年一汽自主品牌技术研发成效显著,J6重型系列商用车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别奖,在城市垃圾车、洒水车上率先突破,一汽卡车销售大幅上升。
为了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长春市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百”工程,着力抓好10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100户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集群辐射潜力的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时代潮流
走进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几块数十米高的LE D显示屏震撼人心。公司副总经理刘维亚说,他们是国内技术领先的L E D显示产品专业制造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制的“逐点一致化校正技术”与“集成三合一显示屏”属国际领先。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通病,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市未来的发展既要扩张经济总量,也要研究结构性增长。一是以新能源汽车和轨道客车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二是以新型平板显示、LE D照明及汽车电子为代表的光电信息产业,三是包括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在内的生物产业,四是围绕太阳能光伏、能源存储、油母页岩开发等重点领域的新能源产业,五是包括功能高分子、纳米碳酸钙、稀土轻合金等在内的新材料产业。专家认为,这些产业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应该是长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着力点。
“长春将在中国率先发展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长春市副市长肖万民说,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有知名的民族品牌汽车,下一步将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未来5年要形成批量生产。据了解,今年2月,由中国一汽客车有限公司提供的50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在长春正式投入运营,与传统客车相比,整车碳排放总量降低30%以上。这是气电混合动力客车在中国国内首次批量上线。
“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必须结合其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延伸。”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巡视员车仁义认为,五大新兴产业实际上都是在长春三大传统产业基础上散发出来的“新枝”。他举例说,比如传统的汽车产业,就衍生出如今的汽车新材料,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新材料可明显提升汽车保险杠的抗拉强度,也可使汽车内饰更安全、环保。他说:“过去的汽车内饰材料都是纯化纤的,一撞车就裂开了容易伤人,现在有一种生物质的棉麻化纤,化学成分减少,不但有益人体健康,柔韧性也很好,安全性能也很好。”
在传统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基础上,长春市也将其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向拓展。据了解,现在牛的眼睛能提取出一种药物,生物制药技术让一个牛眼睛能卖到一头牛的价格。通过牛血还能提取出血红素,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其价值远远大于牛肉本身。长春大成集团是世界知名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他们自主研发的植物化工醇产品,以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受到国外多家著名大公司的青睐。美国宝洁公司月用丙二醇2000吨,美国A O C公司月用1500吨,广泛用于生产汽车风挡玻璃、内饰材料、保险杠等。
高广滨认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大力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克服传统产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种种弊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核心就是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新超越:跳出“数字经济”怪圈
过去一谈经济发展就谈G D P,谈增速、增量,吉林省经济专家宋冬林认为,长春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注重服务民生,打造绿色宜居城市,实施健康长春计划,逐渐跳出了纯“数字经济”的概念,经济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
长春市市长崔杰说:“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长春制定了民生规划,在基层组织设立了民生工作站,一些干部通过民情恳谈会及时掌握百姓疾苦,有的干部还主动写民情日记,努力打造“人情味”城市。
据了解,长春关注群众增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7%以上;关注就业,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为1000名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公益性岗位,7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支持困难群体参加养老保险,解决职工参保历史遗留问题,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抓好基本生活、住房、医疗、教育等七类救助工作,进一步健全城乡大救助体系;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房4万户,新建配建60万平方米保障房,改造200万平方米棚户区及危旧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之间、高中低收入群众之间享受教育服务的差距,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及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0%村卫生所完成标准化建设……
为全面改善居民生活、工作环境,长春还加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全面展开地铁1号线、轻轨三期、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伊通河生态轴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全长67公里的四环路基本贯通,仅2009年一年,电网投资总额相当于前三年总和,燃气供应能力新增1倍以上。长春市民张雪说:“这几年长春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每一天都在感受身边的变化,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更舒心、惬意。”
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长春还全面实施了“健康长春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60%村卫生所完成标准化建设,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是长春经济发展的“短板”,发达地区城区与县域经济比重是3∶7,而长春则是7∶3。2007年以来,长春市努力使县域与城区、开发区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长春一方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围绕增产15亿公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实施了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开发、良种培育推广等项目,粮食生产能力正常年景达到80亿公斤-90亿公斤阶段性水平。长春还努力促进城乡公共设施“均等化”,主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仅2007年和2008年,长春市就修建村屯道路近4000公里,“村村通”通村里程达到1.1万多公里,行政村通村率达98%。金融危机背景下,长春市县域经济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速。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长春市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19亿元,同比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50亿元,增长21%;规上工业产值完成4400亿元,增长2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0亿元,增长31.9%。其中,全口径财政收入、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三年增长了一倍以上。特别是今年1、2月份,长春市的财政收入突破了100亿元,相当于七、八年前一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