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汽车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几十年,而在电动汽车领域,与世界几乎处于一个起跑线上。”每当谈论起电动车在中国的美好前景,人们总能听到这样一个判断。
正是建立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中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研发的支持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在日前落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不仅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六大汽车集团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和概念车,就连名不见经传的众泰、力帆等也加入了电动车阵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前面的比亚迪和奇瑞,更是于不久前发布了面向私人用户销售的双模电动车F3DM低碳版和纯电动QQ轿车。而在投入世博园区示范运营的1017辆新能源汽车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就有321辆。
然而,你知道吗,电动汽车“世界同步说”,只是当初为了引起国家重视而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阳坦言,即便是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技术与国外技术相比,仍有差距。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则认为,我国在纯电动车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方面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国外的差距比传统汽车还要大。
那么,如果我们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争在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电动汽车就能真正实现与世界同步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日前奥迪举办的“科技日”活动上展示的一组数据,也许能够说明问题——汽车能效损耗主要分布在以下六大领域:车重占12%,风阻占11%,空调、冷却系统、电器设备损耗占8%,传动损耗和轮胎损耗占19%,发动机内部摩擦、电荷交换、燃烧过程损耗占19%,发动机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带来的损耗占31%。这意味着,就算是纯电动汽车,也仅仅是杜绝了传统内燃机带来的50%左右的车辆能效损耗,降低另外50%的能效损耗,依然需要依靠轻量化、低风阻、高效空调及温度控制系统、低能耗照明系统等来实现。而在上述领域,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恐怕差得更大!
当然,中国电动汽车要真正实现与世界同步,并非没有机会。电池技术长期难获突破,让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驾控性能、安全系数等至今仍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电池系统高企的售价,让电动车至今无法面向私人客户销售时摆脱政府补贴;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更是让电动车的使用环境难如人意……上述难题,仅依靠企业之力,仅仅通过技术创新,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必须看到,在上述难题面前,中国电动车产业恰恰有三大优势可以发挥。首先,可以凭借我们的市场优势,像移动通信行业的中国3G标准——TD—SCDMA那样,制定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动汽车行业标准,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其次,要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在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充电站建设、电池更换等领域,像苹果公司为推动多媒体播放器ipod和智能手机iphone销售推出的软件商店那样,尽快寻找到一种消费者乐于接受、投资者有利可图的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最后,还要借助我们的政策优势,利用好“863”重大专项和其它扶持政策,迅速成长起一批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和整车企业。
当然,能否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在传统汽车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上狠下功夫,并力争取得突破,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